影片專區
坐的藝術,椅子的故事
「既可坐,絕不站」,是已故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句。中國人好客,客人一進門便說:「請坐,請坐」。中外古今,不論階級,人人都有坐下來休息一下的時候。坐的人各有所愛,椅子也形形色色、千變萬化。香港文化博物館「卓椅非凡﹕穿梭時空看世界」展覽,展出130多張難得一見的古代稀世椅子,讓市民認識椅子背後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。 椅子的歷史源遠流長,古時候,一張椅子可能就是一塊石頭。但這次展覽展出的椅子卻殊不簡單,全都經過精挑細選。 椅子文化據說可追溯至古埃及。展覽廳入口擺放一張小木凳,看似平凡,其實大有來頭,是法老王圖坦卡門時期的作品 (約公元前1539-1295年),至今已有3,000多年歷史,卻保存得非常完整。 文化博物館館長司徒嫣然說,考古學家在圖坦卡門的墓穴中,也能找到一些同樣設計的木凳。「木製的凳子能保存至今,仍然那麼完整,是很難得的。凳面的弧度貼近身形,可見數千年前,設計者已顧及舒適的要求。」 清代「摺凳」 尊貴不凡 「摺凳」現在十分普遍,清初時卻是尊貴的象徵。當時稱為交椅,地位崇高;而乾隆皇的交椅,更體現天子威儀。扶手前部雕有龍首,五稜形的椅圈與扶手相連,形成兩條蜿蜒的龍。背板正面髹金漆雕「蒼龍教子」,後面則有《五嶽真形圖》,道教指可以逢凶化吉。 該「黑漆髹金雲龍紋交椅」由故宮博物院借來,椅旁展示「弘歷賞雪圖」,描繪乾隆坐着交椅在御花園賞雪的情景,讓市民在觀賞時更添趣味。 創意功能 二者兼重 宮廷椅子華麗精美,民間工匠則另闢蹊徑,着重創意和功能。這次展出的佳作包括可量體重的兒童餐椅、17世紀產婦用的分娩椅、為痛風病人而設的痛風椅,還有18世紀歐洲流行一時的「室內騎馬椅」。 這種運動椅迎合當時上流社會所好,讓富家子弟在寒冬時即使足不出戶,也可利用椅子過一下騎馬癮,更可鍛鍊體魄,甚至治病。椅座由幾層木板與彈簧相間而成,外裹皮革,坐着的時候用手握着兩邊扶手,把身體往下壓,可以上下移動,模仿騎馬的動作。 精品雲集 妙趣橫生 展覽雲集全球主要博物館的珍藏,包括故宮博物院、英國大英博物館托管會、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、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等,也有從奧地利宮廷家具收藏.維也納家具展覽館借來的椅子。司徒嫣然表示,日常用品其實充滿妙趣,希望這次椅子展覽能引起巿民興趣,多留意身邊常見的各種事物。 除了展出的130多張歷史悠久的椅子外,場館大堂亦擺設了知專設計學院各學系導師和同學應博物館邀請,特別設計的300張與香港有關的新穎椅子,同樣不容錯過。 「卓椅非凡︰穿梭時空看世界」展期至9月15日,詳情可瀏覽網頁。